楊士琪紀念獎

關於我們

一、楊士琪紀念獎源起

楊士琪曾是聯合報採訪電影新聞之專業記者,她在1983戒嚴時期報導《兒子的大玩偶》的「削蘋果事件」,造成體制改革,促使政府不再以政治干預電影,拓寬台灣電影尺度,對台灣新電影的發展影響深遠。

1984年她因氣喘驟逝,為紀念楊士琪對電影之貢獻,當年度由侯孝賢投資、楊德昌導演的《青梅竹馬》,特於片頭寫下「獻給楊士琪,感激她生前給我們的鼓勵。——製作全體同仁敬致、」蔚為新聞界與電影界之佳話。

1985年25位楊士琪生前電影界與新聞界友人聯合倡議組成楊士琪紀念獎工作委員會,決定每年選出一位富於道德勇氣並且努力開創新局,提升電影地位的傑出人士,彰顯楊士琪生前熱愛電影,堅持新聞正義,勇於突破體制,鼓勵電影創新的精神。

紀念獎工作委員會經費自籌,由會員每人年繳。

獎座:由王童導演設計

前三屆得主:

  • 1986年:明驥
  • 1988年:吳天明
  • 1990年:林添榮

二、台北電影節增設楊士琪卓越貢獻獎

停頓多年後,2017年由當年楊士琪紀念獎工作委員再次出發,多次奔走向台北市文化局請願,與台北電影節談妥合作楊士琪卓越貢獻獎,於2017年在台北電影節列入正式獎項,獎勵開創電影新局的電影人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是個創新獎項。國內電影節無最佳製片獎、無最佳影評獎 、最有價值電影類報導,這個獎打算鼓勵這些從未受到正式鼓勵 而又是電影重要一環的工作人員,也引導其他從業人員正向發展。

台北電影節楊士琪卓越貢獻獎得主:

  • 2017年詹宏志
  • 2018年陳國富
  • 2019年陳俊志
  • 2020年江泰暾(台北電影節改獎名為楊士琪電影卓越貢獻獎)

三、2021恢復自辦楊士琪紀念獎

2020年8月19日召開楊士琪紀念獎工作委員會,決定改名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恢復獎名為楊士琪紀念獎。改由自行辦理,經費由委員們捐助,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委員會成員除原本成員,新得主也加入成為成員,包括(依筆畫序):王童、王耿瑜、王師、石靜文、李遠、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杜篤之、吳長生、林添榮(1990得主)、林文淇、柯一正、胡幼鳳、陳坤厚、黃建業、萬仁、張光斗、夏漢英、詹宏志(2017得主)、廖慶松、聞天祥(2022得主)、藍祖蔚、鍾孟宏(2021得主)

委員會推選出主委胡幼鳳、副主委藍祖蔚、林文淇、總幹事王師。

獎勵宗旨:鼓勵在逆境中堅持理想,開創新局,具有夢幻騎士精神的電影人以及在電影推廣教育或媒體報導上有真知卓見,斐然有成的人士或團體。

每年遴選得獎人,將致力於電影文化推廣,電影實務傳承。協助年輕的電影從業人員踏上追夢之途,得主成為新的電影夢幻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