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恢復獎名楊士琪紀念獎(英語譯名:Yang Shih-chi Memorial Award)是由影人及媒體人組成的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遴選出對電影懷抱夢想,逆境求新的傑出人士。
年度遴選出得獎人,將致力於電影文化推廣,電影實務傳承。協助年輕的電影從業人員踏上追夢之途,成為新的電影夢幻騎士。
楊士琪紀念獎由王童導演設計,他在設計圖上親書「勇氣」二字。
王童導演設計一名看似纖弱的女性,但是她有無比的勇氣與膽識,振翼展翅有如「大鵬展翅」,取李白「大鵬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意,他認為楊士琪紀念獎旨在鼓勵懷抱理想、逆境創新者的勇氣。
獎座結合力與美,為銅質鍍金,木質底座上有底片圖案,重逾2公斤,由志明藝術公司承製。
獲獎得主
鍾孟宏
導演和擔任攝影的作品,關注這塊土地上的弱勢者,觀眾常因他(化名中島長雄)高超的攝影,開啟新視野,發現了過去沒有見過的台灣。他導的五部劇情長片除了《陽光普照》之外,《第四張畫》丶《失魂》丶《一路順風》都叫好不叫座,但他始終如一,用由廣告賺來的錢支撐著理想。並擔任新導演的編劇、攝影、監製等工作,全方位協助新導演完成電影夢。

聞天祥
聞天祥是金馬獎執委會2009年改制以來第一位執行長,在位12年來,歷經侯孝賢、張艾嘉、李安、李屏賓4位金馬主席,陸續推出奇幻影展和經典影展,委員們肯定聞天祥不斷在影展策畫上推陳出新,推廣電影文化,培育電影人才,近年金馬獎在疫情與大陸抵制等雙重壓力下,他仍能持續擦亮金馬獎在國內外的金字招牌。 他和侯孝賢創立的金馬電影學院,為電影圈培植新秀的實戰經驗,先後培訓了趙德胤、李中、陳哲藝、胡波等受國際矚目的青年導演。而金馬獎每年的選片指南由聞天祥開講,不論影史或八卦信手拈來,總是座無虛席,吸引了眾多年輕影迷朝聖。 (中時新聞網)

蔡崇隆
第10屆紀念獎頒給紀錄片工作者、「九槍」導演蔡崇隆,以鼓勵他耕耘紀錄片20多年,長期關注社會漠視的新住民、移工議題,逆勢為弱勢人權發聲。 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蔡崇隆大學念法律、研究所專攻傳播,目前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專技副教授,兼獨立紀錄片工作者。過去他曾為報社文字工作者、電視台專題報導者,並拍攝多部備受好評得紀錄片,從早期作品「島國殺人事件」、「油症—與毒共存」、「公娼啟示錄」到「移民新娘」3部曲,無不為弱勢發聲。 蔡崇隆以3年拍成的紀錄片「九槍」,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透過警察密錄器畫面,揭露越南移工阮國非身中9槍,十餘人圍觀坐令他流血至死的殘酷真相,以扎實調查、深入探討社會結構問題。 (中央社)

魏德聖
魏德聖的得獎理由是他一直開拓新疆界,創造台灣電影的新可能,並以大膽的衝勁和不算計未來的魄力來實現電影夢想,值得敬佩。 魏德聖談及之前跟中影董事長郭台強的風波,魏德聖表示,「經過高高低低的境遇,我只想專心做好電影,把想要講的故事講好。」 魏德聖的新片BIG以癌童題材結合日本動畫,許多觀眾都是大人攜小孩包場觀影。魏德聖分享,目前全台票房超越新台幣4000萬元,包場已經預約到4月,日前也聽過有2歲半幼童不哭不鬧看完2個半小時長的電影,讓他受到鼓舞,感到滿足和成就感。 對於之前募資的「台灣三部曲」,魏德聖今天表示,當時的支持者保存「火焚之軀」的首映兌換券,期待明年上映的首部曲。 (中央社)